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孙旭武利用单细胞转录组解析拟南芥幼苗叶脉发育早期细胞转录组图谱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叶片和子叶中,叶脉模式的形成是通过将基础细胞逐渐招募到原形成层细胞中实现的。种子萌发后,子叶快速发育产生叶绿体,并通过光合作用为幼苗的生长和存活提供能量。随着子叶的发育,在子叶中的叶脉快速出现。它们构成了幼苗中光合产物和矿物质运输的关键通道网络。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试图解析在幼苗发育早期子叶中叶脉的发育调控机制,但由于组织分离技术的局限性,至今仍然难以完全理解。最近,single cell RNA-Seq (scRNA-...


河南大学宋纯鹏/白玲团队揭示COP1调控ABA介导的种子萌发抑制机制
   2022年2月24日,Plant, Cell &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宋纯鹏教授和白玲教授团队题为“ABA-induced cytoplasmic translocation of COP1 enhances ROS accumulation through the HY5-ABI5 pathway to modulate seed germ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ABA诱导的COP1细胞质易位激活了HY5-ABI5通路,以促进ABA应答基因表达和ROS积累,进而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种子萌发...


蔡应繁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发表论文揭示长链非编码RNAs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2月15日,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应繁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lncRNA7 and lncRNA2 modulate cell wall defense genes to regulate cotton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研究论文,揭示了棉花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通过编码小肽和生长素信号途径调节细胞壁防御相关基因从而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机制。Plant Physiology,美国《植物生理学》,5年影响因子8.972,2年...


王强课题组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优化微藻细胞工厂
目前,燃料和大宗化工产品的生产制造主要依靠石化炼制,面临着生产安全风险高、环境保护压力大、油气资源供需矛盾等挑战。21世纪初,随着工程学策略与现代生物学、系统科学和合成科学的融合,“合成生物学”的概念被提出,进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制造产业,能够提供基于大规模材料加工转化的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工业商品。生物制造是一种脱离石化工业路线的新型制造模式,具有低碳、可循环、...


祝英方课题组综述质谱研究技术进展
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一个关键的机制是通过对重要蛋白的转录后修饰,尤其是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的抗逆反应。ABA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激酶和底物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修饰是植物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近十多年来,随着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改进,ABA信号通路和渗透胁迫应答的早期蛋白磷酸化反应被成功地发现。然而,现有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忽略了蛋白构象和丰度的变化),限制...


张骁课题组探讨了亚洲棉与雷蒙德氏棉感受光信号调节光捕获机制
向光素介导植物下胚轴向光弯曲反应在幼苗形态建成和环境适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棉花等多倍体作物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不同棉种幼苗的向光弯曲反应进行了探索,发现亚洲棉的向光弯曲反应要弱于雷蒙德氏棉。质谱分析表明,亚洲棉幼苗中积累了更高浓度的ABA和较低浓度的生长素。基因表达分析表明,ABA2、AAO3、GA2OX1等亚洲棉中的表达高于雷蒙德氏棉,而GA3OX则低于雷蒙德氏棉。单侧施加ABA、IAA、GA3均能影响棉花...


王学路课题组揭示了BES1和WOX4介导独角金内酯信号调控拟南芥形成层活性的作用机制
植物维管系统的次生生长表现为茎和根的加粗,有助于植物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在次生生长期间,维管形成层(VC)中的分生组织细胞可以增殖以维持干细胞群或分化为木质部或韧皮部,这两个发育轨迹之间的平衡受诸多环境和内源性因素的严格调控。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通过促进形成层细胞增殖来调控次生生长。然而,目前尚不清楚SL在植物次生生长过程中发挥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本文研究发现SL信号通过负调控BES1蛋白稳定性,...


周树堂课题组揭示了转录因子Kr-h1抑制幼虫变态和促进成虫生殖的双重机制
保幼激素是调控昆虫变态与生殖的关键内分泌激素之一,既抑制幼虫到蛹到成虫的变态,也促进成虫的生殖,但对其中分子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锌指转录因子Kr-h1是保幼激素的早期响应因子,但不清楚Kr-h1是如何在幼虫期作为转录抑制因子,而在成虫期又成为转录激活因子。课题组首先在蝗虫Kr-h1的第三个锌指结构域中鉴定了一个受保幼激素诱导并由PKCα修饰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Serine 154)。在幼虫期,磷酸化的Kr-h1招募在幼虫期高表...


王学路教授揭示光信号调控根瘤形成的机制
共生固氮是自然界生物可用氮的最大自然来源,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沉积。豆科植物进化出根瘤使得根瘤菌在其中进行共生固氮,这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研究表明即使提供足够的光合产物,如果没有光,豆科植物也不能共生固氮,但是,为什么光合产物和光信号对于豆科植物根瘤发育和共生固氮都是必须的,一直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领域的未解之谜。该研究首先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证明光合产物和光信号在调控共生结瘤...


共117条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