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张立新/徐秀美团队揭示LTD调控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生成与组装的分子机制
光合复合物的正确生成与组装是实现光合作用能量高效传递和转化的前提。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LHC)是光合膜蛋白中最丰富的色素蛋白复合物,是光能吸收与传递的载体,在激发能分配和光保护等过程也发挥重要作用。LHC由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LHCP)、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等组成,其中LHCP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通过叶绿体内、外被膜转运进叶绿体,继而穿过叶绿体基质运输到类囊体膜。LHCP的生成调控过程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


唐宁教授课题组在Plant Cell上发文揭示植物根系导水率和抗旱调控新机制
干旱胁迫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在植物抵御干旱胁迫的过程中,根系作为水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根系的水分吸收效率不仅受其外部形态特征影响,更与内部的水分输导性能(即根系导水率,root hydraulic conductivity,Lpr)直接相关。具体而言,根系水分运输包含两个关键过程:从土壤到根中柱的径向运输以及通过木质部导管进行的轴向运输。然而,有关根系导水率调控机制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近期,河南大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宁教授团队在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


宋纯鹏教授团队在Nature Plants上发文解析水平转移基因CSP促进小麦适应与遗传改良的分子机制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AABBDD, 2n = 6x = 42)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类提供了约20%的膳食能量和蛋白质。其基因组结构复杂,包含A、B、D三个亚基因组,分别来源于三个不同的二倍体祖先。小麦起源于亚洲中部的新月沃地,相比于其二倍体祖先,展现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广的全球范围分布。目前人们对于六倍体小麦广泛适应性的遗传基础缺乏系统性研究,限制了抗逆育种和品种改良的进程。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祝英方教授课题组揭示了CDK8-AHL10-SUVH2/9分子模块动态调节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土壤盐渍化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虽然植物进化出维持离子平衡和渗透稳态等一系列适应性机制。然而,盐胁迫响应基因转录的动态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中介体复合物(Mediator complex)是重要的转录共调节因子,起着连接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Ⅱ的桥梁作用。该复合体由头部、中部、尾部和CDK8激酶亚基四个模块组成,然而CDK8等中介体亚基在植物应答盐胁迫过程的基因转录调控作用尚未报道。2025年3月12日,...


共119条  1/30 
首页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