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张骁团队揭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GhHDA5调控棉花黄萎病抗性分子机制 由大丽轮枝菌所引发的黄萎病,素有棉花“癌症”之称,是棉花生产过程中极具威胁性与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挖掘能够调控黄萎病抗性的基因,剖析其作用机制,并将之应用于抗病育种工作,这是防治棉花黄萎病最为经济有效的办法。组蛋白乙酰化这类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些年来,组蛋白乙酰化在植物病害防御中的功能也逐渐被揭开。然而,在棉花当中,...
张学斌教授团队开发植物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流程:MetMiner 植物代谢组学作为一项新兴的组学技术,在代谢途径解析、基因功能解析以及作物品种改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伴随质谱技术的进步以及检测成本的下降,对于群体规模的植物代谢组学检测需求与日俱增。但是,针对大样本量的代谢组学数据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的流程开发却相对迟缓,现有的流程多数由各个实验室自主搭建,并且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编程经验。所以,开发出一款对用户友好的大规模植物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流程有着重要意义。...
Nat Commun | 河南大学宋纯鹏团队揭示植物耐热调控新机制 最近,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equestration of DBR1 to stress granules promotes lariat intronic RNAs accumulation for heat-stress tolerance”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高温胁迫引起环状内含子RNA(lariat intronic RNAs)的积累及其调控机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愈加频繁,植物作为固定生长的生物体,面临着严峻的高温胁迫。这种胁迫不仅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苗雨晨教授,贾昆鹏教授和云南大学姜凯教授合作发文揭示类胡萝卜素代谢产物调控植物体内生长素稳态的分子机制 类胡萝卜素属于植物体内一类关键的萜类光合色素,是捕光天线蛋白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植物光合作用里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类胡萝卜素在分子结构方面包含众多偶联双键,极其容易出现酶或者非酶催化的氧化剪切,从而生成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等具备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涵盖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脱落酸以及近些年来鉴定出的zaxinone、anchorene等,在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逆境适应的调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Jia et al.,...
宋纯鹏教授团队在小麦抗旱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高通量表型分析助力抗旱育种研究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支撑全球粮食供应的关键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受到发育后期干旱(terminal drought)的严重制约。因此,科研界正致力于深入探索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奥秘,通过分子手段增强其抗旱能力,并积极挖掘和培育能在干旱环境中保产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然而,干旱胁迫下,作物表型变化复杂,传统的表型评估手段由于缺乏详尽的多尺度、多维度和全方位的表型数据支撑,难以充分揭示基因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联合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和河南大学发文揭示昆虫病毒促进蚜虫传播植物病毒的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中心联合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 Densovirus infection facilitates plant-virus transmission by an aphid"的研究论文,以桃蚜-浓核病毒-马铃薯Y病毒-烟草为对象,揭示了昆虫病毒促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机制。媒介昆虫、植物病毒和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焦点,尤其在探索害虫防治新策略的领域备受关注。尽管媒介昆虫已知会传播植物病毒,...
宋纯鹏教授团队在玉米微管蛋白参与调控原生木质部次生细胞壁形成和导水率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水分运输到维管植物正在发育的组织依赖于木质部导管的结构和功能。维管植物木质部导管显著的特点是在初生壁和质膜之间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沉积形成原生木质部的环状或螺旋次生壁及后生木质部的网状或孔纹次生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生木质部的环形或螺旋形次生细胞壁模式赋予它可伸长的特性,允许它与周围组织同步伸展。然而,目前还缺乏实验证明环形和螺旋形次生细胞壁在机械性能或水分运输功能上是否存在异同。植物微管一般被认为在纤维素微纤维合成中控制微纤维的方向,...
赵翔课题组揭示TTG1调节拟南芥下胚轴向光弯曲生长的机制 近日,国重实验室赵翔教授课题组在Plant Physiology发表了“TTG1 Regulates High-Intensity Blue Light-Induced Hypocotyl Phototropism in Arabidopsis by Reducing the Abundance of CRY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TTG1通过降低CRY1蛋白的丰度调节强度蓝光诱导拟南芥下胚轴向光弯曲生长的分子机制。植物向光性反应可以增强弱光下的光捕获,避免强光下的光伤害,增强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蓝光受体向光素(phot1和phot2)以功能冗余方式调节强蓝光诱导的植物向光性反应。...
王学路团队发现了大豆根瘤能量状态调控共生固氮的新机制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是生物体中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地球大气中含有78.1%的氮气,但不能被绝大部分植物直接利用,因此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工业氮肥。然而,氮肥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并且过度施用氮肥会造成土壤板结退化和水体污染,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固氮是自然界生物可用氮的最大天然来源,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可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独特的器官,即共生根瘤。在根瘤中的共生固...